微博清理垃圾粉丝会让谁不安?
粉丝是典型的易量化、难评价的指标。一则粉丝基数大,而用户又无法看到一个账号的全部粉丝,也很难像分析某条微博的互动质量那样去分析某个账号的粉丝质量;二则垃圾粉丝越来越隐蔽,不少垃圾粉丝已经从最早的“三无”(无头像、无ID、无原创)发展到现在足以以假乱真的程度。这也让垃圾粉丝的买卖双方在一段时期内都处于心安理得的状态。
清理垃圾粉丝必然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。所以这个问题的另一个说法是,谁在导演这场以垃圾粉丝对抗反垃圾粉丝的闹剧。一言以蔽之,就是那些“粉丝靠买、互动靠刷”的账号。
首先是以“刷粉”为主业的营销机构。清理垃圾粉丝基本宣告了“刷粉”的终结,至少也是在技术和时间上设置了很高的门槛。“刷粉”业务无法正常开展,“刷量”业务就无从谈起。可以预测,会有为数不少的营销公司在这一轮清理垃圾粉丝的过程中关门大吉。
其次是账号代运营机构。很多企业的微博账号都是交给第三方代运营的。作为一门生意,代运营机构需要的只是完成合同中规定的各项KPI,然后做报告收钱而已。更何况有些代运营机构以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”的心态做事,这正是“刷粉”公司存在的基础。某种程度上说,“刷粉”产业链能发展起来,也有代运营机构在其中推波助澜。
大多数企业都是在年初选定微博代运营机构、制定KPI并签订合同,其依据通常是过去一年的粉丝数和运营数据,而微博是从年后开始大规模清理垃圾粉丝。这样一来,这些代运营机构可能面临无法正常履行合同的局面,能不能拿到下一年的合同,恐怕就要看其真实的微博运营能力了。
最后是心里有鬼的“大号”。 “粉丝众多”是这些账号的共同特征,甚至是其标榜身份的一种标识。但其实际影响力与粉丝数是否匹配,恐怕只有自己心里清楚。随着垃圾粉丝清理的逐步深入,这些账号曾经“华丽”的外衣被一层层扒掉。或许这也能让网友看清楚,大潮退去之后究竟是哪些“大号”在裸泳。